产品列表 / products
本文由新利体育网站官网首页登录整理提供,仅供参考,请联系客服了解详细信息
一、导管检测痛点:侵入式医疗场景下的致命安全隐患
医疗导管(如静脉输液导管、心血管介入导管、泌尿导尿管)作为直接介入人体的关键器械,其密封性是患者安全的 “最后防线"—— 若存在泄漏,可能导致药液外渗引发组织坏死、血液回流感染,甚至因空气栓塞危及生命。但传统检测模式存在三大医疗级难题:一是 “精细结构适配难",导管直径多为 0.5-5mm,且含鲁尔接头、三通阀、球囊等复杂部件,传统夹具易造成接头松动或导管变形,某医疗器械企业曾因检测时导管接头移位,误判合格产品,导致 15 例患者出现输液外渗;二是 “微泄漏漏检风险**",导管的接头缝隙、管壁针孔等缺陷多为 0.02mm 级,传统水浸法仅能识别 1mm 以上泄漏,某医院曾因介入导管泄漏,引发 3 例术后感染,医疗赔偿超 500 万元;三是 “合规追溯断层",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要求每根导管检测数据关联生产批号、灭菌信息、使用患者,传统人工记录易混淆,药监飞行检查时存在停产风险。此外,导管日产量超 5 万根,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,导致生产线堆积严重。
二、西奥机电测试仪:导管安全的核心守护优势与价值
精细适配 + 高精度检测,杜绝侵入式风险:采用 “导管专属模块化夹具",针对不同直径导管设计同心密封套,针对接头、三通阀配备独立定位模块,检测时部件无位移、无变形;搭载 “微压衰减 - 气流传感复合技术",检测精度达 0.005Pa,可精准识别 0.01mm 级微小泄漏,接头、管壁等关键部位定位准确率 100%,某导管企业应用后,漏检率从 9% 降至 0,未再发生临床安全事件。
无损检测 + 无菌流程,降低医疗损耗:全程不破坏导管结构、不接触内壁,检测后可直接灭菌包装,合格品损耗率从 12% 降至 0.1%;检测气路经 0.22μm 无菌过滤,符合《GB 15810-2019》医疗器具标准,某医院应用后,导管复用前检测无二次污染风险。
高效追溯 + 智能联动,适配医疗产能:搭载 “8 工位自动上样系统",单根导管检测耗时≤6 秒,日均检测量突破 3 万根,是人工检测的 30 倍;内置《YY/T 0681.5》等标准模板,检测数据自动关联生产批号、灭菌参数,生成带区块链溯源码的报告,药监审核准备时间从 48 小时缩至 20 分钟,某企业顺利通过 FDA 认证。
三、全场景落地:从生产到临床的安全全链路守护
医疗器械企业:生产线末端检测输液导管、介入导管,某企业应用后,导管合格率从 91% 提升至 99.98%,年减少医疗赔偿损失超 800 万元。
医院与疾控中心:采购验收与复用前抽检,某三甲医院应用后,导管相关感染率从 0.8% 降至 0.03%,院感考核连续两年获评优秀。
质检机构与科研院所:承接导管委托检测与新型材料研发,某机构凭精准数据成为 60 家药企指定合作方,检测业务量增长 75%。
电子与食品行业:适配精细导管类产品(如电子微型导线管、食品输液管),某电子企业用其解决导线管防水泄漏问题,维修成本降低 60%。
四、产品相关问答
问:带球囊的介入导管检测时,能否避免球囊破损?
答:可以。设备针对球囊导管设计 “低压保护模式",检测压力控制在球囊额定压力的 50% 以内,搭配柔性定位夹具,某企业检测 10 万根球囊导管无一件破损,准确率 100%。
问:检测后的导管,生物相容性是否受影响?
答:不受影响。检测采用非接触式气压法,不接触导管内壁,某药检所验证显示,检测后导管的细胞毒性、致敏性指标与未检测样品一致,符合医疗级要求。
问:设备能否与企业的 MES 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同步?
答:可以。支持 RS485、API 等接口,检测数据实时同步至 MES 系统,自动关联生产班组、设备编号,某企业应用后,数据录入误差从 15% 降至 0。
问:新员工无医疗检测经验,多久能独立操作?
答:1 小时即可独立操作。设备按 “导管类型(输液 / 介入)" 设计一键启动流程,触控屏配图文指引,新员工经 1 小时培训即可上手,西奥机电提供免费上门复训。
问:不同长度的导管(如 10cm 短导管、200cm 长导管),切换检测需调整多久?
答:仅需 30 秒。夹具采用可伸缩定位结构,通过电动旋钮调节长度适配范围(5cm-300cm),无需更换配件,某企业多规格导管检测效率无影响。